某養殖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本報告對項目建設的依據、條件及必要性進行了論述,對養殖場糞污處理工藝技術方案、設備選擇、項目選擇、原輔材料供應、環境勞動保護、勞動定員及人員培訓、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和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綜合性分析和評價,為項目實施提供了可靠、科學的依據。
項目采取能源環保型工藝路線。即將養殖糞水全部混合后進行厭氧發酵,所產沼氣用于供農戶飲事用能,多余多余部分用于發電;發酵后的廢液經分離后廢水用于農田灌溉、林果噴施、大棚蔬菜施肥等,多余部分進行好氧處理后達標排放;沼渣涼干后用作有機肥料進行出售。整個系統體現資源化的綜合利用,多余廢水的達標排放。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保能源工程,注重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生態平衡,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協調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關系,形成生態和經濟上的兩個良性循環。
(1)項目總投資420.1萬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資232.8萬元,儀器設備購臵132.3萬元,工程建設其它費用(工程設計、可行性研究論證、運行調試及施工監理費)36.14萬元,不可預見費18.61萬元。
本項目充分體現國家對黃河、淮河流域治理和南水北調水源保護區的扶持政策,以及河南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產業政策。項目建設將進一步帶動周邊牧場環境治理,減少畜禽糞向環境的排放總量,對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具有十分迫切的現實意義;有機污水厭氧發酵技術自60年代我國就走在了世界前例,技術先進;畜禽糞便制作有機肥料生產國內已有成功的技術及配套設備。綜上所述,該項目技術成熟,設備可靠,同時有良好的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建議國家發改委和農業部等國家有關部委從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中小企業發展的角度,盡快給予立項,予以政策資金支持。
部、南北過渡帶,總人口9667萬人,其中農村人口7936萬人,耕地面積1.08億畝。隨著省政府把河南“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目標的提出,全省各地集約化畜禽養殖業迅猛發展,現已成為畜產品生產大省。集約化、規?;酗曫B方式,有利于提高生豬飼養技術、防疫能力和管理水平,從而降低成本,增加經濟效益,但與之帶來的是畜禽糞尿過度集中和沖洗水大量增加,給環境造成極大壓力,是農業面源污染中的一個新的突出問題。據統計,2007年,全省大牲畜年末存欄1469.45萬頭、豬年末存欄3917.8萬頭,羊年底存欄3688.8萬只。全省萬頭以上的.豬場已超過了100多個,有各類養殖小區453個,各類畜禽飼養量達8053.3萬只(頭)。目前大多數集約化養殖場的畜禽污水隨意排放,豬、牛、羊及家禽糞便每年產生量近2億噸,畜禽養殖行業廢水COD排放量已接近全省工業廢水COD排放總量34萬噸。養殖業已成為我省新的污染大戶,畜禽糞便成了又一新的污染源。
糞便中的某些有害物質,如蛋白質、脂肪酸的產物(也是糞便惡臭的構成物質)能溶解于水,使水具有臭味,從而惡化了水質,使之不適于人畜的飲用。這些性有機物質進入水體,經微生物分解后,會釋放氮、磷等富營養成分,促使水中藻類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引起水質的富營養化。另外,糞便中的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蟲等)進入河道后,能夠通過水體或水生動植物進行快速的擴散和傳播,直接或間接的傳染各種疾病。
據環保部門對河南省大型養殖場糞尿的檢測情況表明,COD超標50-60倍、BOD超標70-80倍、固體懸污物超標12-20倍,大多數集約化養殖場的畜禽污水未經處理,隨意排放。由于畜禽糞便的大量流入,目前全省很多地區的主要河流的有機污染指標(如CODCR、BOD5、NH3-N和溶解氧等)已遠遠超過國家標準,不僅嚴重污染水體和周邊環境,而且直接影響畜禽養殖的防疫衛生,從而制約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畜禽糞便造成水質污染的同時,還造成了雜草叢生、河床淤積,甚至堵塞了河道,妨礙了防洪和排澇,威脅著飲用水水源的安全。某些地區還發生過當地居民與畜禽場之間的矛盾沖突等嚴重事件。
在厭氧條件下,畜禽糞便在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碳水化合物分解為甲烷、有機酸和醇類的帶酸臭味的氣體;蛋白質和脂類分解為氨、硫化氫、甲硫醇和糞臭素等有惡臭的含氮和硫的化合物。這些臭氣嚴重惡化了畜禽場內外大氣環境質量,對畜禽業工作人員產生危害,還會影響畜禽的生產性能、降低其生產力水平。
進入土壤的畜禽糞便,其中的有機物質本來可以通過微生物的作用完全分解,非但不會污染環境,而且可以向土壤提供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維持土壤的自凈肥力,但是由于糞便堆積不施入土壤,堆積養殖場附近,超過堆積土壤消化的能力,就造成污染。另外,還有一些以土壤傳播為主的傳染病,這些病原體往往可以在土壤中寄生或以芽孢等形式在土壤中存活許多年,如炭疽和破傷風等,許多寄生蟲也可以經土壤或土壤中生活的動物(如蚯蚓、甲蟲等)廣為傳播,形成巨大的潛在危害。
目前,河南省沼氣工程建設和發展正處在一個非常有利的時期。首先,河南省已經把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提到了議事日程,要求全省在新的歷史階段,圍繞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走資源節約型、清潔生產型、生態保護型、循環經濟型的經濟發展之路。第二,全省制定了農村沼氣建設規劃,要求在發展戶用沼氣的同時,規?;笄蒺B殖場或養殖小區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為全省新一輪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近幾年來,河南省農村能源環境保護總站根據全省經濟發展情況,進一步加大了沼氣技術推廣力度,以項目為載體,大力實施沼氣工程等項目,積極推廣各種能源生態模式,并通過試點示范,輻射推廣,促進全省生態農業的發展。到2007年底止,全省累計在畜禽養殖場建成“生態型”、“環保型”、“能源生態型”等不同技術模式的沼氣工程1100處,年廢棄物處理量達100.85萬噸,年產沼氣760.25萬立方米,不僅為農民提供優質燃氣,而且通過沼液和沼渣的綜合利用,實現畜禽糞污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逐步走出了一條以沼氣為紐帶的農村能源綠色技術、綠色生產、綠色環境的循環發展路子。